05-09

郑展伟:将慈善做到极致

2016-10-31 08:30

  


人物名片:郑展伟,三廣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、厦门市三廣福慈善基金创始人。现任厦门市慈善总会永久荣誉会长、厦门市政协委员会委员、厦门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创会会长、建阳市三廣福侨心小学名誉校长、厦门市广东商会创会人、厦门市侨商联合会成立发起人、厦门市侨商联合会监事长。

 

    初见郑展伟,他敦厚的面容、沉稳的语气、和善的态度,他所在的明净素雅、古色古香的工作环境,他在书柜整齐陈列着的《佛说善恶因果经》、《厚道》等各类书籍,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佛曰:相由心生,言为心声。虽然郑展伟经商数十载并卓有成就,但记者从他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淡泊名利的慈悲情怀。这位有着慈善基因的侨商,通过传承、创新、发展慈善事业,把慈善做到极致,把爱心撒到世界。与其说他是企业家,倒不如说他更是一位慈善家。

 

传承  拥有“慈善的基因”

郑展伟1972年出生于广东汕头,却与厦门有着很深的渊源和感情。1983年,他的父亲郑克群就带着全家人到厦门参加特区建设,承建福建省第一个公开招投标项目——杏林化纤厂,总投资达8000多万元人民币。到厦门后没过多久,年纪轻轻的郑展伟就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开始投身商界,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,赢得了父亲的夸赞。后来,他自主创业,于1994年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,多年后,又成立了三廣福集团。目前,三廣福集团已成长为一家集实业、基金、地产、投资、文化传播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。同时,也正因为自己与厦门的不解之缘,他给自己唯一的儿子取名“郑鹭源”。

被父亲带动、影响的不止是经商之道,做慈善也是父亲教给郑展伟的最宝贵的财富。早在民国时期,郑展伟的祖辈(郑培之、郑翼之、郑贞荃)就曾出资在上海胶州路397号创办贫儿教养院(今胶州路第二小学),招收旅沪贫寒子弟入院。而他慈祥、乐于助人的父亲又将爱心传承了下来,因为从小接受父亲的教诲,郑展伟更加明白“广结善缘”的重要性。“我的父亲是大家公认的从小就很厚道,他也常教育我要积极回馈社会。我能坚持做慈善,也许是因为有慈善的‘基因’吧。”郑展伟笑言。

郑展伟常年坚持慈善事业,助贫、助学、助孤、助残、助老,风雨无阻,不遗余力。2003年,三廣福集团正式加入慈善队伍,但为了建立行善长效机制,2006年,郑克群老先生率其儿子郑展伟、郑展航向厦门市慈善总会捐款成立“三廣福慈善基金”。郑展伟把每年3月11日定为基金助学日,近几年经市慈善总会定向、长期资助的学生已达339名。其中2005年,“三廣福慈善基金”经厦门市慈善总会定向资助了100名贫困学子,占当年厦门市总数的一半之多。

良好的家风是一种令人奋进的力量,一种高尚的道德操守。郑展伟不仅自己做慈善,还带动自己的儿子郑鹭源一起做慈善。常年接受资助的林永标,是郑鹭源曾就读的厦门外国语学校的学长兼好友。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林永标失去了自己的双亲,生活一下子陷入了黑暗。知道这个情况的郑鹭源第一时间与自己的父亲沟通后,决定资助林永标完成学业。在他们的帮助下,林永标于2011年顺利从厦门外国语学校毕业,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天津财经大学。为了给林永标精神上的支持,父子还亲自送林永标同学去天津上学。如今,林永标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,于2015年赴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研究生。在郑展伟和郑鹭源的关怀和启发下,林永标不仅发奋努力学习,而且积极参加志愿者和义工活动,以感恩的心回馈社会,这也是对三廣福慈善事业的另一种传承。

 

创新  首创“8+2”慈善模式

早在2003年加入厦门市慈善总会前,郑展伟就已经从事慈善事业多年,他还亲自做义工、准备爱心年夜饭等帮助孤寡老人,但从来不声张、不张扬。当时他认为,做慈善就是要低调,就是要默默无闻,但有一件事改变了他的想法。

2010年的一天,郑展伟与勤奋监理公司总经理郑建智先生聚在一起。当时,郑建智建议郑展伟在做大企业的同时多做慈善事业。“在座的还有我的堂弟,他知道我一直在做慈善,只不过别人不知道而已。”郑展伟回忆说,“在此之前我已与禾祥幼儿园建立了‘8+2’慈善合作,即禾祥幼儿园在厦门市慈善总会设立慈善基金,我本人捐赠新设立的基金总额的20%,但在捐赠现场不会看到‘三廣福’的名字。我在慎重考虑后,觉得这种方式可行,于是向郑建智抛出了橄榄枝。”

“没想到,郑建智当即表态同意,回公司后马上召开股东大会,3天后回复说捐赠100万元设立勤奋慈善基金。”郑展伟说,“这件事让我突然领悟到,做慈善更多的应是传带,要让更多有能力、愿意做慈善的企业和善人加入进来。”有了这件事的启发,“慈善带传”这一创新模式也随即建立起来,即只要身边的朋友、同仁和合作伙伴在厦门市慈善总会设立慈善基金,郑展伟本人就捐赠新设立的基金总额的20%。

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,不断有团体、企业、个人在厦门市慈善总会建立冠名慈善基金,先后建立了南华、勤奋、筑信、虎溪岩寺、欧芭、天赐慈爱、侨爱心、厦门市广东商会、陈琦琪郑明煌等9家慈善基金,捐赠总额目前已超两千万元。这种模式大力推动了厦门市慈善事业的发展,在福建省尚属首创,得到了福建省慈善总会和厦门市慈善总会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推广。

随着慈善基金的不断充实,以助学为主的三廣福慈善基金所捐赠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。在三廣福公司的档案柜里,三廣福慈善基金长期定向资助的29批次、339名学生档案一一陈列。但是,档案袋上只有编号,没有姓名。“我们要充分照顾被资助者的隐私,将心比心考虑到他们的感受,让受助者带着满满的爱和关怀,轻松上阵,自信面对人生。”郑展伟说。

作为厦门市政协委员,郑展伟也积极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呼吁呐喊。2015年,在市慈善总会主办的“市政协委员和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座谈会”上,郑展伟作为第一提案人联合厦门市12位政协委员共同发起《关于推动我市慈善事业发展》的提案,在建立社区慈善工作点、借助网络力量推广慈善、慈善救助创新等方面建言献策。    

 

发展  因果循环必有福报

“慈善无止境、爱心永传续”是郑展伟的人生信条。他一直铭记他的偶像李嘉诚说过的一句话:做慈善就是帮自己,慷慨解囊带来的“善果”,是日后他人对子孙的帮助,通过打拼所积累的财富才有可能得以延续。

佛说:有因必有果,有果必有因。问及郑展伟近年来事业成功的心得,是否曾遇到过很大的挫折,他坦然地告诉记者:“我做企业,确实没有遇到过很大的挫折,还是比较顺利的,几乎心想事成。我想,能有这个结果是我平常一直做慈善的福报,也正因为我一直做慈善,以后才有可能延续这种福报。”

“今日你以三廣福为荣,明日三廣福必将以你为荣。”这是郑展伟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;能够让学生们安心读书、今后奉献社会,对郑展伟来说又是另一种福报。“捐资助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,不可能资助到一半,让受助学生停止学习。不仅如此,我还希望他们能继续深造,读大学、读研究生甚至更高。”郑展伟说,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,他所帮助的学生有的已经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,在帮忙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同时,还能为社会创造财富;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,考上了理想的大学,并能成为社会志愿者,在勤工俭学的同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人。这些都是善念的传承,是福报的因果,只要善念得到了传承,那慈善事业将会永不停歇。

现如今,三廣福集团又把爱心撒播到更多地方。2015年,由三廣福集团参与捐资援建的建阳市杭头三廣福侨心小学正式揭牌,揭牌仪式上郑展伟捐资成立了杭头三廣福侨心小学助学基金。今年,郑展伟又在三明宁化泉上捐建以他父亲郑克群命名的教学楼。

慈善是一条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路。郑展伟希望能将善念传播出去,让更多人知道做慈善的人一直都在,一直都有人在坚持奉献爱心,爱心的传续一定会不断形成更大的磁场。


新闻中心

站内搜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