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-09

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概况

2016-05-16 08:33

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概况

 

海南岛中部有这样一个美丽、富饶的地方,巍峨的五指山在这里巍然耸立,清澈的万泉河在这里起源,醉人的山兰酒在这里飘香,这就是被人们喻为海南“江河之源、绿橙之乡”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。琼中与九个市县毗邻,辖10个乡镇、2个县属林场和1个县属农场,境内有4个国营农场(社区),土地总面积2704.66平方公里,总人口23.2万。地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,夏长无酷暑,冬短无严寒,年均气温22.8摄氏度,年均日照1741.1小时,年均降雨量2444毫米,降雨量位于全省前列。

    历史文化悠久。琼中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。西汉时期,琼中隶属珠崖郡;唐贞观元年为岭南道琼山县所管辖;到元朝时分属琼山、定安、乐会和万安军。直到19483月,琼中县才正式设立,198712月改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。

    区位优势凸显。琼中地理位置独特,东靠琼海和万宁,西连白沙和儋州,南接陵水、保亭和五指山,北邻屯昌和澄迈;北距省会海口市137公里,南至三亚市165公里,海榆中线贯穿全境,是岛上陆路南北、东西走向的交通枢纽。随着海口—琼中—三亚高速公路、洋浦—琼中—万宁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,琼中地处海南田字型交通枢纽中心的区位等比较优势日益凸显,长期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即将被打破,届时琼中将融入全省一小时经济圈。

自然资源丰富。琼中是全省生态核心区,境内有五指山、黎母山、鹦哥岭、吊罗山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,森林覆盖率达83.76%,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位、海南之首,是名副其实的“天然氧吧”。全县林地面积364.58万亩,有花梨、黄胆、鸭脚木、凤凰等珍稀树种;南药资源丰富,已探明可入药的野生植物有2千多种,较珍贵的药材有沉香、灵芝、槟榔、益智等,全县种植槟榔、益智等南药8万亩;境内有大小河溪241条,蕴藏量约11.3万千瓦,尚有8.18万千瓦待开发;地下矿藏储量大,品位高,主要有金属矿产、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三大类共23种;境内有落差300多米堪称海南第一瀑布的百花瀑布、清代仕阶摩崖石刻群、长兴飞水岭瀑布、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、白沙起义纪念园、琼纵一大旧址等,自然景观与文化古迹交相辉映。

产业特色鲜明。县委、县政府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橡胶、槟榔等单产效益的基础上(橡胶面积31.35万亩、槟榔面积12.86万亩),重点扶持发展种桑养蚕、养蜂、绿橙、灵芝、铁皮石斛等特色产业,建设了一批绿色优质种养基地,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,绿色农业示范县知名度不断提升。目前,全县现有桑园面积3万亩,养蜂4.52万箱,绿橙种植面积3.5万亩,常年蔬菜基地2230亩。琼中绿橙先后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、国家绿色食品认证,被评为海南优质农产品、海南省名牌产品等。2006年,“琼中绿橙”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批准注册。“琼中蜂蜜”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也已获得了国家商标总局批准。

黎苗风情浓郁。琼中是黎族苗族的主要聚居地,黎族人口10.2万人,苗族人口1.4万人。黎族苗族人民素有勇敢、勤劳、热情、好客、能歌善舞的特点,黎苗土著文化、民族风情、“三月三”节庆文化最具特色。近年来,随着旅游业的发展,黎苗文化资源初步得到开发利用,一些黎苗文化题材被挖掘出来,例如大型黎族苗族原生态歌舞诗《奔歌内·待内典》,让中外游客初步见识了黎苗文化的独特魅力。琼中黎族传统婚礼入选2011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近年来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在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,琼中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。2012年,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5.94亿元,同比增长10.1%;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.24亿元,同比增长57.9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.6亿元,同比增长3.5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88元,同比增长17.1%;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546元,同比增长26.5%。近年来,我县先后荣获中国科普示范县、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、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县城、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县、中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、海南省科技进步先进县、海南省“无毒市县”等殊荣。 

今后,县委、县政府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坚定信心,抓住机遇,积极进取,创新实干,调整优化经济结构,转变经济增长方式,坚持规划引领,狠抓重点项目建设,加快推进体制改革,心无旁骛谋发展,凝心聚力抓落实,带领全县人民以昂扬的斗志、饱满的热情,积极开创建设秀美、富裕、和谐琼中的科学发展、绿色崛起新局面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南京市高淳区游子山环山路6号

 


新闻中心

站内搜索: